公路治超,是超载车车主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是对政府相关部门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车主社会责任的考问。特别是在贫困山区,随着交通基础条件的改善,物流运输需求迅猛增长,导致车辆超载呈蔓延上升趋势,一些地方超载对道路设施的破坏几乎超过了公路建设的速度。由于超限超载成因众多,根源复杂,治理难度较大,因此被誉为交通执法管理“第一难事”。
去年以来,平昌县认真总结公路治超的经验教训,探索和建立“政府主导、交通主抓、乡镇联防、部门联管、区域联治”的治超工作模式,着力构建“四级三员”的责任体系,逗硬坚持“只卸载、不收费”,有效遏制了车辆超载,维护了建设成果。通过一年的实践,实现了“两降、两升”,即:全县车辆超载率由7%同比下降到不足2%,因公路超载导致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同比下降67%;全县道路桥梁设施完好率同比上升9%,干环线路况优质率上升14.8%。
遭遇尴尬:车辆超载曾让公路“很受伤”
超载被誉为公路的“第一杀手”。有研究表明,超载对路面的破坏大约按4次方级数递增,即车辆荷载增加1倍,破坏系数将增加16倍。
平昌县从2004年以来,逐年加大公路治超力度,但由于受区域位置、经济环境以及执法手段等因素制约,始终未从根本上扭转车辆超载蔓延的势头。如2004年按三级标准改建的省道驷(马)涵(水)段,设计使用年限为8年,混合交通流量日均2000辆,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随着城镇化*伐加快,大量建筑材料运输车进入省道,致使路况迅速滑坡。2009年起,该路历经两次维修整治,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但依然年补年烂。由于超载车横行,该县每年道路维修整治费用成倍增长,到2011年底,因年久失修加上超载车辆破坏,全县300公里县道老油路晴通雨阻、全面瘫痪。县委、县政府面临异常严峻的社会压力,在财力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痛下决心,背水一战,筹资7亿元对破损不堪的县道老油路全面实施改建。
谈到车辆超载的危害,该县分管副县长邱华平以县道老油路为例算了一笔账:300公里老油路改建后,按设计使用寿命10年计算,每延长使用一年,就相当于为政府节约建设资金7000多万。不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公路超载行为,彻底扭转“以罚代法”、“变通执法”的被动局面,每年300多万元的治超非税收入还不够建设一公里道路,如果全县道路使用寿命缩短一年,造成的路产损失就可能会高达数千万元,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公路治超势必陷入秩序越治越乱、超载车辆越治越多、道路越治越烂的“怪圈”。
基于这种认识,去年初,平昌县委、政府专题召开四大班子联席会议,把公路超限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考核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的重点内容,着力在政策环境、资金投入、工作机制上予以重点保障,形成齐抓共管的治超合力。
联防联治:严密的管控网络使超载行为“无处遁身”
一年多来,平昌县委、政府在公路治超工作中有哪些创新实践,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关键词:投入。去年以来,该县将全县370公里省县道划为3个管理片区,投资2800万元,分别在县际毗邻交界处新建3个固定治超检测站、2个流动治超站,使全县公路治超站由过去的2个增加到7个,每个站辐射公路管理里程50公里左右,基本实现治超网格化管理。
关键词:保障。该县将县路政执法人员全额纳入财政供给,足额预算工作经费,变“吃杂粮”为“吃皇粮”;同时,从交通内部事业单位抽借10人充实到公路治超管理第一线,从发改、安监、公安交警、农机、工商等部门抽调20人,组建5个集中整治小组,配合各超限检测站开展联合治超。
关键词:机制。按照“有路必管”的原则,延伸管理触角,建立治超执法网络,全县形成“县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居)有护路员”的三级联动治超工作机制;县财政对村监管员按每人每年1000元补助到人头,根据协管绩效兑现奖补。
关键词:只卸载、不收费。从2012年起,该县不再给县路政大队下达治超非税收入任务,对超载车辆一律坚持“只卸载、不收费”,彻底扭转过去变通执法、以罚代法的现象。
由于较好地解决了“有钱管、有人管、有手段管”的突出矛盾,该县超限治理工作呈现出新格局和新变化。
“三转变”提升治超手段。即:变被动“堵”为主动“查”、变侧重“罚”为严格“卸’、变单一治超为综合治理。以各固定治超站和流动治超点为依托,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开展治超、治非、治违、治黑、治关键源“五治”行动,使公路治超由交通“单打独斗”为部门携手“多重协奏”,执法力度和效能明显提升。“三延伸”强化治超管理。积极构建三级联动治超工作机制,治超关口前移,由干环线向乡村道延伸、向源头延伸、向经营业主延伸,全县综合执法工作组人员驻守到重点区域、重要道口、重点企业,加大路面流动执法,消除了执法监管盲区。“三互动”集聚治超合力。即:乡镇互动“联防”。坚持政府主导、辖区负责,各乡镇落实监管员和护路员责任,切实加大辖区路面和属地源头企业的监管,畅通信息渠道,自下而上建立公路治超巡查、举报、查处机制;部门互动“联管”。各相关部门按照县委、政府统一部署,联合行动,齐抓共管,构筑多重防线严堵超载行为,县电视台开办公路治超专栏,定期对超载的车辆、企业进行公开曝光。区域互动“联治”。该县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出面,积极争取市交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加大与周边县区党委政府的沟通衔接,通过定期会议联席、信息通报、区域交叉执法等方式,搭建公路治超区域互动平台,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执法合力。
纵深推进:长效机制催生公路治超活力
平昌县委、政府专门出台了加大公路治超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顺向负责、逆向问责”的公路治超责任机制,强化源头监管,严把准入关口、狠抓责任倒查,使治超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一是狠抓制度完善。去年以来,该县相继建立货运源头治超验收制、企业法人负责制、源头治超例会制、治超执法联动制、属地源头企业监管制、一超五追究制和黑名单制等十余项制度,与辖区乡镇、生产企业及相关部门签订治超责任书260余份,对工作不力的实行年度考核“一票否决”;二是狠抓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治超知识进学校、进厂矿、进乡村的“三进”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专题会议、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公路治超的重要意义,使超限超载的危害性家喻户晓,进而形成积极主动支持参与公路治超的社会氛围。三是狠抓源头管控。以道路货运源头治理为切入点,严格执行“扣分制”和“黑名单”制,凡恶意超载、强行闯关或逃逸的车辆,由交警部门实行扣分,对一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达3次的货运车辆,一律吊销其车辆营运证,源头企业上“黑名单”达3次的一律停业整顿。
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强化要素保障,平昌县公路治超工作实现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源头管控和道路综合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去年以来,全县共查处超限运输违法车辆10800多辆,卸载3850吨;清理和停业整顿砂石企业7家,整顿运输企业4家,吊销车辆营运证41辆。处理恶意闯关和阻挠执法5人,治安处罚2人,罚款3万余元。目前,境内普通干线公路超限运输现象明显减少,恶意严重超限运输车辆基本得到控制。
(作者系:四川省平昌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主任)
声明:巴中热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