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巴中 >> 正文

将“三最帽子”踢进巴河——巴中法院学术调研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www.bz173.com  时间:2015/6/13 来源:巴中热线
字号:T|T
  巴中热线讯 (作者:郭毅) “这一年,我们一举改变了巴中法院学术调研三最状态,创下了巴中法院建院以来的历史记录。”
  记者从6月11日巴中全市法院学术调研会上获悉,巴中法院不仅实现了首次在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上获奖,报送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创历年之最,巴中法院2014年共有6篇论文获得全国、全省法院学术调研中获奖,巴中法院学术调研排名也从全省垫底跃升为全省中流,而且因为学术调研工作的巨大进步被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表彰为“基层调研先进集体”。
  在当天的学术调研会上,该院为3个集体和9名个人分别给予个人三等功和嘉奖表彰,并对2015年学术调研工作做了进一步部署推进。
  据悉,长期以来,由于巴中法院地处偏远地区,经济落后,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学术人才,法院学术调研长期徘徊在全省倒数1、2名,因此被该院干警自嘲为“质量最差、数量最少、排名最后”,而且这一“三最”帽子一戴就是20多年,与巴中法院近年来在审判执行、队伍建设中取得进步相比已经明显不相适应。
  怎么办?是怨天尤人还是自我加压、挖掘潜力?巴中中院新一届党组一班人经过充分讨论后形成了“一个不重视学术研究的法院,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法院;一个不重视学术研究的法官,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法官。”的共识。
  搞学术研究不是体力活,靠拼劲和蛮劲是行不通的。为此,该院自2012年开始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先后与四川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一流法学院校建立战略合作,法学院校派出专家教授到巴中讲学授课,并持续不断派出优秀学生到法院实习,同时邀请省高院、最高院资深法官来巴开展学术调研授课,而法院则不断到各高等院校脱产、不脱产培训,到广东、成都等地发达法院跟班学习。三年来,共邀请洪道德、万毅等知名学者来巴授课20余次,吸引四川大学等学校研究生150余人次来巴进行1个月到6个月不等的实习交流,共派出100余人次赴高校深造学习。
  但是,走出去、引进来仅仅是解决干警的思维眼界,要学术调研有产出还得靠干警自挖潜力。
  “我们的干警绝大多数都是科班出身,本身具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关键是如何激发。”该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法学沙龙发起人杜江一直看好干警自身的素质能力。
  从2012年4月开始,集办案交流、学术讨论为一体的法学沙龙正式推出,院领导逐一授课、优秀干警交流学术办案经验、骨干法官专题辅导,不知不觉法学沙龙就开展了近60次。
  “不要小看法学沙龙,可能每次讨论的观点很零散甚至不成熟,但却极大训练了干警的逻辑思辨能力,这对学术调研极为重要。”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副院长刘开渤十分肯定法学沙龙。
  学术调研及其辛苦,不仅仅需要干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为此院党组看在眼里,通过学习先进法院的做法,该院在出台《优秀学术论文、调研表彰奖励办法》进行物质奖励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学术调研优秀干警“四个优先”的激励措施,暨学术调研优秀干警在晋职晋级、学习考察、评先选优等四个方面优先考虑,从而让优秀干警能安心开展学术调研。据悉,院引进人才,四川大学法学研究生杨春洪就因为在学术调研中的突出业绩,工作两年不到就被破格提拔为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
  “虽然甩掉了三最帽子,但是我们的学术调研工作还远远没有进入一流方阵,下一步全市法院要把学术研究工作真正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牢、抓实,院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带头调研,拿出一批有质量的学术调研成果,打造一支打开心门、敢于攻坚、勤学善思、比肩京沪的优秀法官队伍。”该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强在学术调研会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声明:巴中热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企业服务

设为首页 | 有害短信息举报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权申明
Copyright © 2008 - 2023 巴山网|巴中热线 www.bz173.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z173 Inc.  
广告联系 QQ: 1332239353 电子邮件:bzcm2008#qq.com(请将#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