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汽车 >> 正文

碳中和成两会热词 中国汽车企业应如何实现低碳转型?

www.bz173.com  时间:2021/3/11 来源:巴中热线
字号:T|T

百年来,全球碳排放增长19倍,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威胁人类生存为遏制环境持续恶化,全球碳中和已成大势所趋我国也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今年两会期间,为实现该目标多位委员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使得低碳减排再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这其中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所提议案《关于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建议》深刻剖析行业发展困境并提出多条可行性建议引发行业广泛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

在议案中王凤英认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深入延伸至碳排放贡献度达45%的能源、电力行业,可有力拉动我国电力行业清洁化转型,因而发展车用氢能产业,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比例,是实现低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我国氢能产业存在战略导向尚不明朗,支持政策尚不完善加氢站管理缺位,车用氢能供给体系尚不健全,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自主化能力不足,整车制造及氢气价格过高等问题导致产业化进程受阻。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受阻

对此王凤英在议案中建议应完善国家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尽早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稿,建立健全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鼓励多手段降低推广成本,加强优质企业资源协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实际上,作为排放贡献第三的产业,汽车产业在低碳减排方面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需要解决阻碍整个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三大挑战即核心技术的革新、生产工艺的提升以及推广规模的扩大

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

王凤英所提议案正是聚焦如何从国家层面促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核心技术与市场规模的突破而在多年发展历程中长城汽车早已直面这三大挑战从企业自身层面出发,不断在低碳减排上发力为中国汽车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探索出一条全新路径

如在核心技术的革新尽管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规模仍占统治地位的当下,大力发展清洁化技术与车企短期利益目标不符但长城汽车依然放长眼光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持续加大混动、纯电动汽车发展力度探索面向未来的氢燃料电池技术相继发布柠檬混动DHT、无钴电池95kW乘用车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技术产品,更将在今年发布首款氢燃料电池SUV

95kW燃料电池发动机

在生产工艺的提升上长城汽车充分利用国家与地区政策,重点在工程技术与结构调整两方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落实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淘汰高耗能设备,并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贯彻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废水、废气、危废排放与能耗持续降低

落实新设备推广与应用

同时2012年长城汽车就已组建能源管理专业团队,并不断提升团队专业水平,推动公司开展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并严格按照能源管理体系的模式推进公司能源管理工作努力创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生产运营体系有效促进了企业碳排放的降低

在市场推广环节长城汽车从用户实际出行需求与喜好出发,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以欧拉品牌为例,长城汽车推出了集高颜值、高智能、高安全、高续航等诸多优势为一身的多款小型电动车,切实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同时长城汽车在命名上大胆创新,以好猫、黑猫、白猫的个性化命名,吸引用户注意力,并通过丰富多彩的用户运营活动,建立粉丝营销体系,最终实现流量和销量的转化,与广大用户一起探讨、打造高安全品质的纯电出行生活。

欧拉黑猫、白猫、好猫

此外长城汽车还在企业文化层面贯彻绿色转型理念从企业软实力建设层面为整个企业发展定调提出了“绿智潮玩嗨世界”的全新愿景其中的“绿”指的是始终秉承全产业链低碳环保的理念,坚持绿色、清洁能源的研发与投入,成为绿色能源革命的主力,为保护绿色地球持续做出贡献

长城汽车全新企业文化提出绿色愿景

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汽车产业绿色转型需要国家行业企业多个参与主体共同努力而长城汽车的例子则为广大车企指明了努力方向唯有在研发生产使用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深入推行产品绿色设计、选用新型环保材料应用绿色工艺技术切实提升绿色出行频率汽车企业才能更进一步减排降耗实现低碳转型


  声明:巴中热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企业服务

设为首页 | 有害短信息举报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权申明
Copyright © 2008 - 2023 巴山网|巴中热线 www.bz173.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z173 Inc.  
广告联系 QQ: 1332239353 电子邮件:bzcm2008#qq.com(请将#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