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灵毓秀的巴中,有一位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伟人”——晏阳初,在他诞生120周年之际,400万家乡人民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着纪念、缅怀和敬仰之情。
晏阳初于1890年10月出生在巴中县(今巴州区)的书香门第。早年在成都的美国教会中学读书,23岁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香港圣保罗大学(香港大学的前身),按当时规定,他若加入英国国籍,就可获1600元奖学金,可他以“这对中国人说来,代价太高了”的理由而婉拒。三年后的1916年,晏阳初赴美国耶鲁大学深造,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后又入普林斯顿大学,获硕士学位。就是这位喝了一肚子洋墨水的中国青年,从20世纪20年代起开创性地掀起了一场平民教育运动,并以此为人间最光荣、最艰巨的事业而坚持、奉献、奋斗了一生,70多年里把全部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贫穷而苦难的祖国同胞。
他一生荣膺无数的荣誉和奖章:“真正的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挑战者”、“乡村改造的实践者”、“世界平民教育之父”、菲律宾的“金心勋章”、美国的“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等,最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是,1943年他获得“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与举世闻名的爱因斯坦并列,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世界上受到的最高赞誉。晏阳初说过:“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为了这一目标,他抛却了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与优越的生活条件,“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和农民同起同居”,成为一名乡村的“科学布道人”。晏阳初深刻地认识到民众接受最起码教育的重要性,并独辟蹊径地找到一套平民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一心为平民、处处为平民,使得贫病交加的老百姓愿意学、容易学、学得起。他切实为平民着想办教育的精神和实践,更是他终生不悔的奉献精神。
我们纪念晏阳初,要继承他深沉的爱国热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弘扬他为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强大、民族的振兴、人类的进步的奉献精神,这是政治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晏阳初身上有着一代受过中西文化双重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典型性格,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笃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无反顾地为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具有不同寻常的道德义务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怀着民族复兴、兼济天下的拳拳报国之心,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可敬可佩! 晏阳初给后人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晏阳初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是现代中西方文化、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在把中国儒家传统民本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平民教育介绍到西方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民主的思想与方法,指导自己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工作。他提出了自成体系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理论,进行了新教育中国化与使中国农村汇入现代文明的可贵探索,将经院式的教育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转化为实地的改造生活的综合性研究,将中国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推向世界,具有更为广泛的国际意义。
藉着前贤的光辉,创造美好的生活。教育关系国家发展的未来,教育关系民族发展的未来。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晏阳初先生的毕生追求,在他的祖国、他的家乡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我们深切缅怀、砥砺精神,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加快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巴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声明:巴中热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